REBECCA CHESS CLUB
  • 首页
  • 课程体系/样课
  • 报名/联系方式
  • 课堂登录
  • RCC名人堂
  • RCC 博客
  • OTB 线下赛

Rebecca Chess Club Blog


世锦赛亚军 陈一宁的故事

11/10/2020

1 Comment

 
Picture
我叫陈一宁,是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从小兴趣广泛,4岁起,爸爸妈妈就充分尊重我的各种爱好,让我学习了芭蕾舞、游泳、钢琴、珠心算、击剑、围棋、滑冰、绘画、网球等,虽然现在真正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但感谢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扼杀我的兴趣,也没有对我做任何要求,让我在兴趣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尽情挥洒。

  2015年幼小衔接的那个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爸爸妈妈认识了江苏棋院国际象棋培训中心的孙辉老师。听了孙老师对国际象棋的介绍后,他们毫不犹豫给我报个一整个月从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半的暑假班,下午在棋院学习结束后,再走到棋院旁边五台山游泳馆训练游泳。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暑假,每天上午跟棋友对弈,中午跟小朋友们吃饭、玩耍,下午再一个猛子扎进游泳池里,和游泳队队员一较高下,好不痛快!后来我才知道,因为那年夏天爸爸妈妈特别忙,没办法每天接送我辗转各个兴趣班,所以只能暂时忍痛割爱,选择“下棋+游泳”模式。棋院到游泳馆的这条路我不知来回走了多少遍,每一处景致都对我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我最爱去操场玩单双杠和各种健身器材,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玩,不亦乐乎!
​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第一次参加了国际象棋等级赛,并在那次定级组比赛中七轮全胜夺冠。自从那次比赛后,一年内我晋升为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协大师”,并以小打大,包揽了江苏省青少年锦标赛、南京市赛冠军。此后,我的课外兴趣班就由之前的8、9个变成国象和游泳了。最初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和爸爸妈妈闹过别扭,我觉得自己既擅跳舞,又喜钢琴,既好网球,又爱画画,总之一个放弃不了,一个割舍不掉,真是加法容易减法难!这时,爸爸妈妈在这个问题上不再像以前那样百分百顺应我的兴趣,在反复征求孙老师的意见后,坚持帮我做了选择。现在看来,尤其到了小学中年级之后,随着学业、课业负担的加重,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做减法也是必然之选、正确之选。在我开启“国象+游泳”模式第二年,“奖牌运”随之而来,我在2017年连续获得“李杯”8岁组亚军、亚洲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8岁组快棋和超快棋双冠军,慢棋赛季军、亚洲学校锦标赛9岁组慢棋赛冠军和超快棋赛亚军、世界青少年锦标赛8岁组季军,并以全胜战绩蝉联江苏省青少年锦标赛和南京市赛冠军。

  回望两年多学棋之路,我在兴趣的高峰点遇到了人生中最好的几位老师。孙辉老师博古通今、一丝不苟; 林晨老师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吴文瑾老师幽默风趣、亦师亦友,还有刘恒越、糜谦、阚博颖、牟聪、张屯厚、潘晟轩等这些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一到寒暑假就响应孙老师的号召从各地赶回棋院陪我们练棋。我跟棋院小伙伴们除了背谱、做战术题、对局之外,最喜欢的就是听老师们讲国际象棋名人轶事,他们学习国际象棋的心路历程,还有大哥哥姐姐们大学生活的各种趣事。我在江苏棋院的学习,既丰富了国际象棋的知识结构,还开拓了眼界;既学习了专业知识,还饮下了心灵鸡汤,可谓一举多得!
​
  “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在国际象棋的世界里,我不断汲取养分,充实自我;在学校里,我也一直名列前茅,连年主课免考、学科全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谢老师们和爸爸妈妈,发现了我的兴趣,在我众多的兴趣点中发掘国际象棋——这个最适合我,令我受益终生的兴趣所在,并能找到一条不断激发兴趣、施展潜能的途径和方法。感谢一路陪伴支持我的棋院小伙伴和全国各地的棋友们,感谢伯乐们给我指明方向、助我实现梦想!
1 Comment
Zhihan Jiang
11/11/2020 09:08:59 am

10岁多男孩子,有点象棋基础

Reply



Leave a Reply.

咨询请微信扫码微信好友
Picture
Picture
电话和Email
rcc@rebeccachess.com
​

866-WoAi-RCC
+1 (866)-962-4722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Picture
关于我们
​Rebecca Chess Club is owned and managed by
 ZHAO & ASSOCIATES, LLC.  
Rebecca Chess Club is founded by Chicago Booth alumni 
Supported by Chicago Booth Polsky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
  • 首页
  • 课程体系/样课
  • 报名/联系方式
  • 课堂登录
  • RCC名人堂
  • RCC 博客
  • OTB 线下赛